分类:影视/ /949 阅读
故事很简单,镜头就聚焦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在一个热烈虔诚的宗教主义者黑人与一位崇尚虚无主义的无神论白人教授之间的,一场有关人性,生存意义等等话题的深刻碰撞. 一开始还挺担心教授“妥协”的,面对黑人一直殷殷恳切的说教和激励,多么阳光款的生活观世界观. 然白人教授不仅没有“回心转意”且在发现黑人不会放弃“拯救”自已后,决然把自己暗黑的世界撕开了一道缝隙,让我们见识了一番什么叫真正无法拯救的绝望心念. “事实上,我看到的事物的外形,渐渐的空泛了. 它们不再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 它们只是某种形状..一辆火车..一面墙一个世界,一个人,一个在没有逻辑而言的喧嚣空间. 摇摆不定的东西,它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 为什么我要与这样的东西同流合污呢?”“我不认为我现在的心境,是看待世界悲观. 我认为我的心境就如同这世界本身一样. ”这是一部象征着冲破过去的枷锁、向往自由不做情感奴隶的文艺电影. 全片比较闷,叙事平淡,情绪的表达和剧情的张力融入到了朱莉(朱丽叶·比诺什)的眼神里. 影片开始,丈夫和孩子的离去让她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她沉浸于悲伤的过去而无法自拔. 因此,她选择了逃避和拒绝,处于被动与不自由的状态. 在意识内里,她拒绝活着,选择自杀;拒绝奥利维的关怀,拒绝采访,拒绝回忆,拒绝为爱哭泣,拒绝身体的救赎,拒绝所有的一切. 然而,在潜意识里与行动上,她去到与丈夫经常去的咖啡馆. 她在意识上拒绝,行为上却顺从过去的习惯. 吹竖笛的男人、蓝灯、舞女、母亲、被打的男人、老鼠、借猫等人物和道具,都见证了朱莉从“不自由”到“自由”的转变. 《乐游原》在荒诞、悖论和偶然性中也讨论了真实的问题. 在最后谢幕式的片尾里,次要人物出现,戛然而止,升华主题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乐游原》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乐游原》乐游原⑴向晚意不适⑵,驱车登古原⑶.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⑷. 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 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此诗当作于会昌四、五年(844、845)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过乐游原而作是诗,盖为武宗忧也. 武宗英敏特达,略似汉宣,其任德裕为相,克泽潞,取太原,在唐季世可谓有为,故曰‘夕阳无限好’也. 而内宠王才人,外筑望仙台,封道士刘玄静为学士,用其术以致身病不复自惜. 识者知其不永,故义山忧之,以为‘近黄昏'也.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