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影视/ /922 阅读
一部特别另类的片子,一开始以为是部cult片,毕竟开篇就那么直接残酷的锯掉了美女的手脚各一支,并制成了烤肉;而美女为了逃命硬是用自己的大便将自己弄脏,口味之重令人咂舌. 然而随着故事的徐徐展开,而且特别“徐徐“,比大多数的文艺片还要慢,台词也很少,场景也十分单一,观影过程中,我被催眠了两次. 如果不是之前看过影片简介,我几乎是不可能对剧中故事的背景有认知的,大概是讲的末日景象吧,活着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食人族,一类聚集在舒适之地,至于是何时何地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奇特世界的,影片没有一丝交待. 我始终没搞明白的是,剧中人能很好分辨这两类人,可处在上帝视角的我却一脸懵逼:有何不同?故事的主线其实很简单,被食人族伤害的女主遭遇食人族男主,经历了一些事情后,由恨转为理解,最后变为爱恋的故事,其它就什么也没有了. 越来越看不懂广电了,以留住真善美、弘扬真能量为基调不让一些现实佳作上映,这个可以理解,但为什么像本片这种乱七八糟、狗屁不通还敢自称电影的文化垃圾也能上映,你们是眼瞎吗?梦想是个好词,有梦想让人钦佩,但梦想却不能拿来贩卖的,从某档选秀节目开始,梦想有点被用烂的节奏,真怕这个词汇遭遇小姐一样的待遇. 本片的导演兼主演又是一个武行,近几年这样的片子很多,强调真打,或许是以前的功夫明星太耀眼,又或是如今功夫片真的后劲乏力,他们拼了命的往前冲,遗憾的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而本片更是失败中的失败. 所以看到片尾那些拍摄花絮和关于梦想的自白,回味片子的糟糕,而且还是少见的老乡的电影人,简陋的化妆道具,又暗又雾的摄影,尴尬的表演,随处可见的穿帮和随心所欲的剪辑,即便那些所谓自称玩命的动作,连成龙玩剩下的都不如. 以“·”表示乘法的用法相当流行,现今欧洲大陆派(德、法等国)规定以“·”作乘号. 其他国家则以“×” 作乘号,“·”为小数点. 而中国则规定以“×”或“·”作乘号都可,一般于字母或括号前的乘号可略去. 由于这个符号的输入不太方便,故此在日常沟通时一般用英文字母 “x”代之. 在HTML和XHTML上,则可以输入×、×或×这实体参引(entity reference). 施蒂费尔于1545年出版的一本算术书内以大写字母M及D分别表示乘和除. 斯蒂文于1634年出版的书内亦采用了这个符号. 韦达(1591)以AinB作为A与B的乘积. 一些十五世纪的手稿及印刷品仍以并列表示相乘,如6x,5x2等,但必须有字母才行,因5表示5+而非5x,这种记法还在沿用着. 西方称"X"为圣安德鲁斜十字(St. Andrew's cross),这名称与数学全无关系. 十六世纪出版的一些数学书就有采用这个符号,但开首并非现代用法,而是以它表示两个独立的乘法运算,如以表示现代数学的315172x174715及395903x295448两个乘法. 中国古人及古希腊的丢番图都不用乘号(Signs of multiplication),但后者则以两数并列表示相乘(与加法相同). 印度的巴赫沙里残简中,把数排成字符编码表示. 乘法(Multiplication)是最早产生的一种运算之一,且出现于人类最早的文字记载当中. ×,名称为“乘号”,亦称作“叉号”或“交叉”. 有以下的可能用法和意思:中文:标点符号中的隐讳号,用以代替不便示众的文字. ACG、同人、文学作品等:用以代替有需要存在,但无需要明确表清的“参数”,常与“○”、“□”和“△”共享. 例如:故事情节中的学校黑板或日记上的日期:○○年△△月□□日(星期×)语文作业作文题目或例句中的名词:《××公司会议纪录》、××区××镇××村……数学:四则运算中的乘号 (如 2×3);向量的叉积,与点积相对;集合的笛卡尔积;矩阵乘法中的积运算. 生物学:在基因图中表示两种物种的杂交. 流行文化:用以表示两种原本不相干的、人物、概念、作品等的交集,即是时下所说的 "Crossover". 日文:称作“ばつ”(罚)、“ばってん”(罚点)或“ぺけ”(?),指不正确、错误等意思,与○:“まる”(丸、圆)相对. 同人:用作表示人物间的恋爱关系和主被动状况. 如“小丁×小娜”,就是小丁主动进攻,小娜被动防守. 详见同人用语一览. 延伸用法:如“小丁×小娜” 有小丁与小娜合作的意思. 字符编码UnicodeISO 8859-1,2,3,4,9,13,15 ISO 8859-8× U+00D7(万国码) D7 AA乘号是一种特殊符号,在打字时有很多人用“*”号代替. 其实乘号是可输入的. 1、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v1,在第四页就能找到乘号. 2、在新版的搜狗拼音输入法里直接输入“cheng”或“c”,也可以在候选框里选到乘号输出. 3、在英语输入状态按着Alt键,再按数字小键盘的“215”,然后放开Alt键就有"×"号. 4、在百度输入法输入“chenghao”,也可以找到“×”.